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并发症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简介: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subcorneal pustular dermatosis)又称为Sneddon-Wilkison病,是一种慢性良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中年妇女多见,病理变化为角层下脓疱,1956年由Sneddon和Wilkinson等首先报道此病。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登豆疮”相类似。

并发疾病:

  1. 寻常型天疱疮

  1) 皮损特点:松弛性大疱,易破裂,形成糜烂面且不易愈合

  2) 皮损部位:可泛发于全身。60%首先口腔受累

  3) 尼氏症:概念和意义,还可见于其他哪些疾病

  4) 发生年龄:中老年

  5) 预后:最差

  6) 临床实例

  2. 增殖型天疱疮

  1) 是寻常型的异性。分Neumann type & Hallopeau type(良性增殖型天疱疮)两种

  2) 特点:蕈样增殖或乳头瘤样增生

  3) 部位:腹股沟等皱褶部位和口鼻周围

  3. 落叶型天疱疮

  1) 皮损特点:松弛性水疱,广泛糜烂,叶状结痂

  2) 部位:可泛发全身,口腔受累少

  3) 预后:差

  4. 红斑型天疱疮(Senear-Usher syn.)

  1) 是落叶型的良性型

  2) 皮损特点:红斑、结痂,类似DLE或脂溢性皮炎

  3) 部位:头、面,胸、背上部

  4) 预后:好,可向落叶型或寻常型转化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