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简介:疥疮是由人型疥螨寄生于人体皮肤表层内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染,也可经衣物间接传染,可在家庭或集体人群中流行。
接触史:曾与疥疮患者接触,家庭或同宿舍内有疥疮患者,或有在外住宿史。 症状及发病部位: 夜间剧痒。成人疥疮的发病部位为皮肤柔软薄弱处,如指间、腕屈侧、肘窝、腋窝、腰围及外生殖器周围区域,其中以指间、男性外生殖器和女性乳房下的皮疹最有典型意义。颈以上、踝关节以下及掌跖部绝少累及。疥疮为全身发病,头、面及掌跖部为好发部位。动物疥疮的发病部位仅限于与动物相接触的部位如手。以粟粒大小丘疹、斑丘疹为多见。 皮损形式:隧道,灰色、迂曲蜿蜒,最长可达3cm,不易观察者可借助蓝墨水或龙胆紫涂色显现。丘疹或丘疱疹,位于隧道终端。结节,见子男性阴茎及阴囊.皮色或淡红色,黄豆大小,散在分布。有些患者因搔抓可导致湿疹化或感染等继发损害。
传染史:极容易传染给周围人群,也容易被感染,反复发作。 发现以后要及早选用能杀灭疥虫的特效产品治疗。目前可选用肤清疥宁治疗。
发病多从手指间开始,好发于手腕屈侧、腋前缘、乳晕、脐周、阴部及大腿内侧。幼儿和婴儿疥疮常继发湿疹样变化,分布部位不典型,可累及头、颈、掌及趾。
皮损损害初发为米粒大红色丘疹、水疱、脓疱和疥虫隧道。隧道长约0.5~1cm,呈灰色或浅黑色弯曲线,顶端与丘疹和水疱相接,日久因搔抓可继发化脓感染、湿疹样变或苔藓化等。此外在阴囊、阴茎、龟头等处,可发生红褐色结节性损害。亦可因对疥虫粪便过敏,发生全身风团样丘疹、荨麻疹。严重者偶可伴发急性肾炎。
夜间奇痒,白天轻微瘙痒,可能因为疥虫在夜间活动频繁,在皮内掘隧道时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引起。常致全身抓伤、结痂及色素沉着。
有几种治疗十分困难的特殊形式的疥疮,如下:
因为患者极讲究卫生,所以皮损及隧道、洞穴很难被发现。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局部或全身)可能掩盖症状或疥疮特征,但并不影响疥疮的传播,所以常致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广泛传播疥疮。
怀疑此病的几率十分低。其次,湿疹化和不适当的治疗都可引起误诊。婴儿及幼儿疥疮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遍及全身,常涉及面部、头皮、掌跖,最常见的皮损是丘疹、小脓疱、结节。继发湿疹化和小脓疱疹十分常见,但疥虫的洞穴十分难找。在一个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常被感染,因为常被已患病的成人抱来抱去。疥疮在两岁以内的幼儿最为流行。可有不同的诊断如异位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
对老年人来说,对疥螨的反应较弱,就象过敏性或刺激性皮炎一样,但瘙痒严重。青年人中常见明显的炎症反应。而在老年人中常没有意识到是疥疮,而将其归为“老年性皮肤瘙痒”,干性皮肤或焦虑所致。对于常受护理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长期卧床不起者,局限于持续接触床单的背部易患疥疮,这一点和青年人相比有特殊性。
不常见,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为脱落的片状鳞屑中有不计其数的疥虫。可有甲营养不良和红斑鳞屑性改变,与银屑病样相似。患者往往瘙痒轻微。常见于那些智力迟钝、身体衰弱或免疫抑制的人。部分病人成T淋巴细胞白血病。
有一定交叉性。约2%~4%患艾滋病患者发生疥疮。常为结痂性疥疮和不典型疥疮。大多数患者被认为是药物反应,但药停后,症状并不消失。不典型性可增加疥疮传播他人的可能性,一旦艾滋病患者有瘙痒症状就可怀疑疥疮。也可能与其机会感染同时存在,或发生于其他机会感染之后。
疥疮发生于婴儿及幼儿时,及受到特殊护理的老人,居住于热带地区的免疫功能低下而患结痂性疥疮的及患疥疮的艾滋病病人都可有头皮疥疮,除这些以外,很少见于成人头皮。
水疱常见于患疥疮的儿童,少见于成人。成人的大疱性疥疮,可能临床上类似于大疱性类天疱疮,多数患者超过65岁。多数患者被误认为是大疱性类天疱疮而给予皮质激素。在皮肤中形成洞穴十分常见。
接触传染史。好发部位多见于皮肤柔嫩处。皮损特点,特有隧道,丘疱疹,水疱。夜间瘙痒剧烈。损害处查到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