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蒸简介: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即结核。骨蒸是虚热的一种,临床常称作“骨蒸潮热”。骨蒸潮热乃久病阴虚而致,即感觉有热感自骨内向外透发。治疗需要补肾滋阴,如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 ①五蒸之一。发热似自骨髓蒸蒸而出。《外台秘要》卷十叁:“骨髓中热,称为骨蒸。”《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且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藏。”并常见有盗汗、遗精、梦交,或月经失调等证。由阴虚内热所致,治宜养阴清热,用秦艽鳖甲散、柴前梅连散等方。又为二十叁蒸之一。《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骨蒸,齿黑。”参见蒸病、五蒸、二十叁蒸等条。 ②指痨瘵。《杂病广要·骨蒸》:“骨蒸即后世所称痨瘵是也。” 骨蒸病又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治骨蒸劳及五痔肠风下虫血用鳗鲡鱼、酒、醋、五味煮食。亦治心痛。
治骨蒸劳不得眠,心烦用酸枣仁一两,水一盏半,研绞汁,下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更煮服之。
治骨蒸用生地黄一升,捣取汁,分服;若利减之,以身凉为度。
治骨节热,积渐黄瘦用大黄半两细锉,以童便五合浸一宿,煎叁四沸,去渣,食上分两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
治骨蒸用桃仁一百二十个去皮、双仁研,为丸。平旦井花水顿服尽,仍饮酒醉,又须吃水多为上,隔日又一服。百日不可食肉。
治骨蒸,饮食不作肌肉,发热自汗,若日夜间热易治,日夜俱热难愈用羚羊角为末,每服二钱匕,温水调下。
又方用石膏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服,以身凉为度。
又方用生地黄汁叁合,酒一合,同温,空心分二服。
治五蒸,旦凉至晚烦躁,饮食无味,细喘少气,两足逆冷,手心常热,变疳则蚀人五脏,大又方用芒硝二两,苦参末二两,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米汤下,以身轻凉为度。
又方治五心烦热,用胡黄连为末,米饮调下。
治骨蒸虚热,诸劳烦躁用地骨皮、防风各一钱,甘草半钱。水一盏,姜叁片,竹叶七片,煎七分服。一方加人参、鸡苏。
宜服保真汤。先服清骨散。
◎柴胡梅连汤:即清骨散作汤,速效。
柴胡、前胡、黄连、乌梅(去核),各二两,共为末听用;再将猪脊骨一条,猪苦胆一个,韭菜白十根,各一寸,同捣成泥,入童便一酒盏,搅如稀糊,入药末,再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清汤送下。如上膈热多,食后服。此方凡男女骨蒸皆可用之,不专治产妇。
◎保真汤:黄耆(六分)、人参(二钱)、白术(二钱,炒)、炙草(四分)、川芎(六分)、当归(二钱)、天冬(一钱)、麦冬(二钱)、白芍(二钱)、枸杞(二钱)、黄连(六分,炒)、黄柏(六分,炒)、知母(二钱)、生地(二钱)、五味(十粒)、地骨皮(六分)、枣三枚,去核,水煎服。
{一本无麦冬、黄连。}
◎加味大造汤:治骨蒸劳热。若服清骨散、梅连丸不效服此方。
人参(一两)、当归(一两)、麦冬(八分)、石斛(八分,酒蒸)、柴胡(六钱)、生地(二两)、胡连(五钱)、山药(一两)、枸杞(一两)、黄柏(七分,炒)
先将麦冬、地黄捣烂,后入诸药同捣为丸,加蒸紫河车另捣,焙干为末,炼蜜丸。
{一本麦冬、石斛仅作八钱,柴胡五钱,黄柏四分,酒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