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血管炎治疗

变应性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一般指过敏性血管炎

过敏性血管炎简介: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 vasculiti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组织病理有白细胞核破碎的血管炎表现,有皮肤损伤,也有多个内脏损伤。本病有许多名称,为了防止混乱,Ruiter认为本病称为变应性血管炎比较合适,本名称体现了由变态反应引起血管的炎性改变。本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皮损数周可愈,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过敏性血管炎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

  1.过敏性血管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1.病因治疗

迅速找出致敏药物或化学物质,告诫患者停止并保证今后不再接触该类物质。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此类药物剂量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而定,病情较轻者每天仅需泼尼松(强的松)20mg,严重者泼尼松(强的松)每天用量可达60mg。症状改善后,剂量即应缓慢减少至最小维持量,总疗程2~4个月。

  (2)抗组胺药: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只有少部分皮肤受累而无内脏器官损害,并不需要特别治疗,使用该类药处理即可。

  (3)砜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未明,可能与稳定溶酶体膜等作用有关,某些患者仅用氨苯砜100~150mg/d,即可有效控制病情。

  (4)免疫抑制剂:如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或因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时,可考虑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CTX)0.5~1.0/m2,每2~4周1次,3个月以内为限。

  (5)白细胞功能抑制剂:代表药是秋水仙碱,具有抗嗜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也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该药对慢性、复发性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

  (6)抗生素:对合并感染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极为必要。

  (7)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发热、关节疼痛患者疗效显著。

  (8)中药:中医治则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可选用四妙勇安汤等辨证施治。有文献报道雷公藤总甙对本病疗效有帮助。

  二、预后

  该病的治疗是否有效,十分重要的是对病因的识别和去除,尤其是可疑抗原性致敏药物的停用对决定预后有关键作用。

  预后与治疗方法有关,治疗得当,病因去除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但治疗不当,病因未能识别则预后无法预料。反复发作者可经年累月。本病与药物应用有关且为自限性,故药物疗效评价困难。

过敏性血管炎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2.过敏性血管炎中医治疗

1.活血化瘀为主治疗

  (1)活血化瘀配合清热、利湿、解毒、行气通络、健脾、益肾等治法。方药黄芪、党参、黄精、鸡血藤、玄参、炒薏苡仁各15g,丹参15g、赤芍、炮甲片各9g,川芎6g,甘草6g,夏枯草15g,川连6g,陈皮6g。肝肾不足加菟丝子、肉苁蓉各9g,狗脊9g。并配合下列两种药注射制剂治疗, 1)舒脉注射液(丹参、鸡血藤、黄精、黄芪、元参、淡海藻)4ml肌注,每日1次, 30~60日为1疗程。 2)丹

  参注射液(生药量1~1.5g/ml) 2~4ml肌注或8~16ml加5~10%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 20~30日为1疗程。

  (2)清热活血为主治法,方药当归12g、连翘10g、川芎9g、生地15g、赤芍10g、牛膝15g、青蒿15g、知母12g、黄柏15g、双花15g、白花蛇舌草30g。湿热明显者加土茯苓15g、茵陈15g。病久迁延者加党参15g、黄芪15g。浮肿明显者加泽泻12g、茯苓皮12g、车前子15g。后期用温阳活血法,方药桂枝15g、丹参15g、三棱12g、莪术12g、地鳖虫12g、川柏15g、银花15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3)活血清热。活血温肾阳为主,早期用清热活血法治疗,方药当归、川芎、黄柏、银花、连翘、赤芍各10g,牛膝、生地各12g,白花蛇舌草30g。湿热重加土茯苓30g、茵陈12g,久病迁延加生黄芪15g,浮肿明显加白术12g、茯苓皮30g。后期用温阳活血方。方药附子、三棱、莪术、黄柏、当归、连翘、丹参各10g,生黄芪、桂枝各15g,牛膝12g。以上均每日1剂。

  2.用雷公藤治疗

雷公藤糖浆(每毫升含生药1g),成人10ml,一日3次,儿童酌减(注:本组中有其他型皮肤血管炎混杂,故疗效仅供参考。雷公藤毒性太大,一般不宜应用该药治疗)。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