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简介:肝结核(tuberculosis of the liver)较为少见,因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故临床误诊误治率较高。多数肝结核系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称为继发性肝结核,患者主要表现为肝外肺、肠等结核引起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出现肝病的临床症状,经过抗结核治疗肝内结核可随之治愈,临床上很难作出肝结核的诊断。原发性肝结核系指结核累及肝脏,并成为其全部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当发生肝结核时,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已自愈或非常隐匿而未发现,肝脏为唯一发现结核的器官。此时,患者可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及触痛、黄疸等肝病表现,也可出现结核病常有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盗汗、乏力、消瘦、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肝结核与病毒性肝炎在临床表现上均可出现黄疸,但病毒性肝炎是由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直径大小在27~60nm之间,结核杆菌长约1~5μm,宽0.2~0.5μm,形态学上两者区别较大。应用抗酸染色法做鉴别时,结核杆菌可有阳性结果。
而粟粒性肝结核有时易与弥漫型肝癌混淆,但后者病情严重,病程发展较快,甲型胎儿蛋白(AFP)阳性,结合慢性肝病史等,一般可以鉴别。
在临床表现上细菌性肝脓肿多继发于胆道感染,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有寒战、高热,而阿米巴性肝脓肿多有脓血便史,脓肿一般比较大,脓液呈巧克力色;从病原学上也可做细菌检查,一般不难鉴别。
容易误诊为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尤其当患者有结核病史或治疗无效而日渐恶化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并结合包括细菌检查、影像检查等在内相关检查。
高热、黄疸、贫血、恶病质,应与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相鉴别,可查骨髓象和淋巴结活检,可发现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相对应的淋巴细胞、白细胞、网状细胞绝对数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