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性病性梅毒病因

非性病性梅毒简介:非性病性梅毒(地方性梅毒)(endemic syphilis,nonvenereal syphilis)是由Ⅱ型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地方流行性疾病,非性传播引起。人与人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黏膜接触。机体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最常见的是二期口腔黏膜斑。不经治疗的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三期损害为皮肤、鼻咽和骨的胶性溃疡。单剂量苄星青霉素治疗本病及其接触者是有效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地方亚种 (T.subspecies endemicum)亦称地方性梅毒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是梅毒病的病原体。 又名苍白密螺旋体。 是小而柔软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密螺旋体),形如金属刨花,长度为5-12μm,平均约8-10um,直径小于0.2μm(一般0.09-0.18μm),有8~12个整齐均匀的螺旋;肉看不到,活动力较强。在其前端有4-6根鞭毛样细纤维束,其末端呈卷曲状。在未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时,螺旋是规则的。 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此被命名为苍白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对干燥极为敏感,阳光照射和干燥环境都能很快使它死亡。

  二、发病机制

  人与人间,主要通过黏膜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亚型地方性螺旋体在体内繁殖。苍白密螺旋体对皮肤、主动脉、眼、胎盘、脐带等组织有较高的亲合力,因这些组织含有较多粘多糖基质。故梅毒病变多发生于粘多糖含量高的组织中,表现出一定的组织亲嗜性。苍白密螺旋体的致病性是由于其表面有赖以生存的荚膜样的粘多糖,苍白密螺旋体藉其粘多糖酶吸附含粘多糖的组织细胞表面的粘多糖受体上,分解宿主细胞的粘多糖、获取合成荚膜所需的物质。由于粘多糖是宿主组织和血管支架的重要基质成分,粘多糖被苍白密螺旋体分解后,组织受到损伤破坏,从而引起血管的塌陷,血供受阻,造成管腔闭合性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及坏死溃疡等病变。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