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01霍乱弧菌肠炎简介:非01霍乱弧菌肠炎为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胃肠炎型和痢疾型。近年来,随着霍乱发病率的下降,非01群霍乱弧菌感染流行的范围、强度和致病力有上升趋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该菌株首次从孟加拉湾沿岸地方分离,建议其同义词为“Bengal”型。听从WHO的告诫:所有国家均应将0139引起的腹泻按《国际卫生条例》有关霍乱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该菌通过消化道传播,该菌广泛分布于近海海水中,海产品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曾有水源性和食源性爆发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带菌者。一般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多发生于夏秋季。
1、血液检查
(1)因液体丢失 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压积增高,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可达10*109~30*109/L。
(2)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增多。
(3)血清钾、钠在疾病初期多数在正常范围,经输液后普遍降低,但氯化物多数高于正常,尿素氮增加,HCO3-下降(<15mmol/L)。
2、尿液检查
多数病人尿液呈酸性,可有蛋白,红、白细胞和管型。尿比重为1.010~1.025之间。
3、粪便检查
1)镜检
(1)粪常规
半数病例粪便中有粘液,镜检仅见少数白细胞。
(2)取粪便标本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可发现运动力强、呈穿梭状运动的弧菌。用暗视野检查可见细菌呈流星样特征性运动。
2)培养
在作镜检的同时,将标本接种于碱性
(pH 8.4)蛋白胨水进行增菌,然后作分离培养。
4、血清学检查
常用血清凝集试验及杀菌试验,一般不能作为早期、快速诊断的依据,常用作流行病学调查或回顾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