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简介: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inoatrial reentry tachycardia,SART)亦称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inus nodis reentrant tachycardia,SNRT),是指折返激动发生在窦房结内及其毗邻的心房组织之间,特别是窦房结有病变的患者。
①由连续3个以上的窦性期前收缩组成的心动过速:频率为100~160次/min,平均为130次/min。
②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相同或相似。
③P′-R间期的长短与心动过速的频率有关。但通常大于0.12s,小于0.20s。
④R-P′间期>P′-R间期。
⑤心动过速终止前P′-P′间期可突然延长。
⑥心室率规则也可不规则:在心动过速开始时,其心室率常不规则,以后趋于整齐。短阵发作时常不规则。
⑦心动过速呈阵发性: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发作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一次阵发可仅10~20次心搏。终止时停搏时限一般长于对照窦性周期。
⑧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及终止心动过速。
①P′波形态、时限及P′-R间期均与心动过速发生前的窦性P波基本一致,此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有时可稍异,这取决于房性期前收缩逆行传入窦房结的途径是否影响窦性回波除极心房的顺序。如传出途径与正常窦性相同,心房除极变化不大,则窦性回波形态和正常窦性一致。不然即会稍异。
②常伴温醒现象,即在前3~5个心动周期中心率可不规则,常逐渐增快而趋稳定。在心动过速终止时有冷却现象,即在最后3~5个心动周期中心率逐渐减慢后心动过速终止。
③诱发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房性期前收缩其联律间期与窦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相等,无代偿间歇。可被窦性期前收缩偶尔也可被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和终止。
④兴奋和刺激迷走神经时,可使心率减慢或使心动过速突然终止。
⑤由于房室结及心室并非折返径路中,故同时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分离或束支传导阻滞。它们并不终止心动过速,也不影响心动过速的频率。
⑥有部分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依靠心电图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如下所述:
A.当窦性回波与P波形态略有差异时,很难与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鉴别。
B.伴窦性心律显著不齐时的窦房折返。
C.窦性P波及窦性回波的振幅较低时。
D.窦性回波重叠在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时,其形态常难以辨认。
上述情况时需进行电生理检查,以获可靠诊断。
(1)适时的心房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2)可有明显的、较宽的诱发窗口。
(3)可反复重复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4)迷走刺激可终止心动过速。
(5)心动过速的诱发与房室传导延缓或房内传导延缓无关。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程序如下:
①若有突发突止的发作特点:结合发作时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则可确诊。但由于心动过速的发作持续时间常短暂,体表心电图不易捕捉到,可依靠动态心电图去捕捉而确诊。
②可做食管电生理检查:可经S1S2或RS2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可能遇到P波形态变异或不好辨认,需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③心内电生理检查有确定诊断的价值,主要观察和测定心动过速诱发后心房激动的顺序,当顺序符合由上向下、由右向左,并与窦性心律的心房激动顺序完全一致时,则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