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食管就诊指南

巴雷特食管简介:食管下端有不正常的柱状上皮覆盖,称之为Barrett食管。普遍认为是获得性,并与反流性食管炎密切相关,并有发生腺癌的可能,异位柱状上皮残留于食管可在食管任何部位发生。

  • 典型症状

    便血、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

  •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吞咽无不适感后,不适随诊。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体重下降多少,饮食每日多少,比平时增加多少,体重与饮食的关系。

    3、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4、有无恶心与呕吐、烧心等伴随症状?

    5、大便、睡眠情况。

    6、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7、治疗情况如何?

    8、有无药物过敏史?

  • 重点检查项目

    1.X线检查

    较难发现Barrett食管,有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不是此症的特异性,发现食管有消化性狭窄或体部有溃疡者应疑有Barrett食管。

    2.内镜检查

    内镜下较易确认Barrett黏膜,正常食管黏膜为粉红带灰白,而柱状上皮似胃黏膜为橘红色,两者有显著差异,内镜下BE可分为三型: (1)全周型:红色黏膜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与胃黏膜无明显界限,其游离缘距食管下括约肌3cm以上。 (2)岛型:齿状线1cm处以上出现斑片状红色黏膜。 (3)舌型:与齿状线相连,伸向食管呈半岛状,在Barrett上皮可以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反复不愈的溃疡可引起食管狭窄。

    3.食管测压及pH监测

    Barrett食管的病人食管与酸,碱反流物接触时间长可见到胃食管反流的测压表现,其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较一般的反流病人为低。

  • 诊断标准
    Barrett食管的临床诊断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食管测压,pH监测,内镜及活检,其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方法为内镜及活检。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