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简介: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棒状杆菌经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外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以及由细菌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较多。我国广泛推行白喉类毒素接种,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降低。现仅在未进行免疫接种或免疫不完全的人群中偶然散发。
白细胞增多,一般为(10~20)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重者可出现中毒颗粒。
在假膜与黏膜交界处涂抹,进行涂片检查和培养(吕氏培养基),常可找到革兰阳性杆菌或白喉杆菌。必要时可作白喉杆菌毒力试验。
试验方法较多,可用豚鼠皮内注射法:取豚鼠两只,其中一只于试验前注射250U抗毒素,然后两只豚鼠均皮内注射0.1ml待测菌液(培养于吕氏培养基18~24h后用5ml肉汤洗下来的菌液),24~72h后,如未注射抗毒素之动物注射部位发生红肿与坏死,而注射者无变化,则证明试验菌种有毒力。
采用荧光抗体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白喉杆菌,可早期诊断。
用2%亚碲酸钾溶液涂抹在伪膜上,20分钟后伪膜变为黑色或深灰色为阳性,提示棒状杆菌感染。
取伪膜周缘分泌物作涂片和培养,检查白喉杆菌。
白喉杆菌毒素试验及毒力试验均呈阳性者应视为白喉病人,毒力阴性者为带毒者。二者均阴性则可否定本病。
心电图有助于发现中毒性心肌炎,尿素氮、肌酸酐、肝功能在肝、肾损伤时,出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