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简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是指该部骨和韧带结构遭受暴力损伤,丧失正常功能和稳定作用,可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引起神经压迫症状。 从齿突的解剖来看,其上方有附着至枕骨大孔前缘的齿突尖韧带,两侧有附向枕骨髁内侧缘的翼状韧带,这组韧带与寰椎横韧带相协调维持了颈枕及寰枢关节间的稳定与活动。但如果头颈向前极度屈曲,或向后极度仰伸,或向左右剧烈旋转时,由于这组韧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而可引起齿突骨折,并可随着暴力的惯性作用,继发寰枢关节脱位。其中,以头颈向前屈曲所致的前脱位为多见;后脱位则相对少见,但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车速的提高和行驶车辆的日益剧增,这种损伤将日益增多。
一、治疗
基本原则、要求及具体实施与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相似,也应注意早期的急救措施,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等。此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位要求 以使齿突骨折及早解剖复位为原则,如此方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及脊髓症状的缓解与恢复。尽量选用颅骨牵引(小儿用Glisson带)复位,除非有把握,一般不宜选用徒手复位,以防意外。
2.固定方式 对轻度移位、复位后对位稳定或无移位的齿突骨折者可采用颅骨牵引的方式,待局部纤维愈合后(4~6周),再以头-颈-胸石膏固定6~8周。对移位明显、复位后仍不稳定及陈旧性者,多需采用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除传统的后路融合术外,当前多主张自颈前路暴露颈1~2椎节,行齿突骨折复位加螺钉1~2枚内固定术,或行双侧寰枢椎间关节植骨融合术,但齿突螺钉内固定时,由于齿突较细小,如操作不当,或是术后遇有头顶部外伤或平地跌倒等,易引起齿突粉碎性骨折或螺钉断裂,以致导致手术失败,应注意避免。
3.愈合时间 由于齿突的血供特殊,其愈合时间较长,除小儿骨骺分离可在6~8周内愈合外,一般病例多需3~4个月左右。因此,对其制动时间不宜过短,以防不愈合。如一旦出现这种后果,可行前路或后路植骨融合术。
二、预后
除伴有颈髓损伤及齿突愈合延迟或不愈合者外,一般预后较前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