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孢子虫病

鼻孢子虫病简介:鼻孢子虫病(Rhinosporidiosis)是由希伯鼻孢子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及鼻黏膜的良性、慢性肉芽肿性感染。本病好发于热带及亚热带,8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其他是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在国内,1979年李新章首报。多因接触受本菌污染的水或土壤而引起。儿童及青年多见,男多于女,鼻部最常发病,约占所有患者的72%。初为乳头状,表面皱缩如疣,渐增大,基底有蒂或呈瘤状,瘤内有黏液状物积聚,如黏液囊肿。结合涂片找到巨大的孢子囊,诊断不难。三价或五价锑化合物、氨苯砜以及外用2%牙石催吐剂(tartar emetic)可用于本病治疗。

鼻孢子虫病基本知识
  • 别名:
    鼻孢子菌病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 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3~8天
  • 潜伏期表现:
    潜伏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 多发人群:
    儿童及青年,男性多见
  • 并发疾病:
鼻孢子虫病诊疗知识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