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左束支阻滞 

心室内激动传导通路,经过希氏束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左束支激动传导发生障碍的状态称为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 

此时室内激动传导的方式与右束支阻滞相反。最初由具有正常传导功能的右心室首先激动,然后从右心室传导至左心室。室间隔左室侧、左室自由壁兴奋延迟。 


诊断标准    

QRS:增宽(完全性≥0.12s,不完全性0.10~0.12s)。            

在左侧胸部导联向上。形状粗钝、分裂(M型)或有切迹。Q波(septal Q)缺失。        

在右侧胸部导联(V1、V2)呈QR波或rS波。S波增宽。            

ST-T:左侧胸部导联(V5、V6),ST段下降、T波倒置。在右侧胸部导联(V1、V2),ST段抬高,T波增高。 


左束支阻滞

心室内激动传导通路,经过希氏束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左束支激动传导发生障碍的状态称为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

此时室内激动传导的方式与右束支阻滞相反。最初由具有正常传导功能的右心室首先激动,然后从右心室传导至左心室。室间隔左室侧、左室自由壁兴奋延迟。


诊断标准

QRS:增宽(完全性≥0.12s,不完全性0.10~0.12s)。

在左侧胸部导联向上。形状粗钝、分裂(M型)或有切迹。Q波(septal Q)缺失。

在右侧胸部导联(V1、V2)呈QR波或rS波。S波增宽。

ST-T:左侧胸部导联(V5、V6),ST段下降、T波倒置。在右侧胸部导联(V1、V2),ST段抬高,T波增高。


鉴别诊断

左室肥大:QRS宽度没有束支阻滞大(与不完全左束支阻滞鉴别困难)。

QRS无分裂。

前间壁心肌梗死:V1~V3为QS波,梗死的其他特点(ST段抬高,T波增高~冠状T波)。

QRS宽度正常(限于不合并束支阻滞情况)。

WPW综合征(B型):V1呈QS波

PQ间期缩短;

预激波。


临床意义

原因:与右束支阻滞不同,大多由器质性心脏疾病所致,临床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右束支阻滞是由小范围损害引起的,但左束支分为2~3分支,广泛损害时才会出现左束支阻滞。一般多见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有明显心肌损害的病例。

治疗:

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无针对左束支阻滞本身的治疗。

左束支分支阻滞

由希氏束分出的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面向左前上方)和左后分支(面向左后下方)。这两条分支的任何一条被阻滞的状态称为分支阻滞或半支阻滞(hemiblock)。

由于左前分支较细,即使发生小范围损害,也易导致传导阻滞。左后分支短而粗,从左束支主干分开时,呈扇形分散,不易发生传导阻滞,故左后分支阻滞少见。


诊断标准

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hemibl〇ck;LAH):肢体导联心电轴显著左偏(-60°以上)。

左后分支阻滞(left posterior hemiblock;LPH):心电轴高度右偏(+120°以上)。

分支阻滞QRS —般不增宽。

分支阻滞时心电轴偏移是心电图上唯一的变化,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电轴偏移很难鉴别。但电轴偏移并不限于分支阻滞引起的,应引起注意。


鉴别诊断

显示心电轴左偏的疾病

左室肥大:左侧胸部导联的R波高电压。

心肌梗死(下壁梗死):异常Q波、ST段抬高、冠状T波。

肺心病、肺气肿:右房性P波(肺性P波)。

WPW综合征:QRS增宽、PR间期缩短、预激波。

显示心电轴右偏的疾病

右室肥大:顺钟向转位;V1R/S ≥1.0;右房负荷增重。

心肌梗死(前侧壁梗死):异常Q波、ST段抬高、冠状T波。


临床意义

原因

可见于冠状动脉疾病等基础疾病。

未排除单纯电轴偏移的其他疾患时,分支阻滞诊断难以成立。

治疗

单一病变只需随诊观察,无特殊治疗方法。

基础疾病治疗。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