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目的和要求】 

了解常用标志点的定位,测量平面及测量项目的组成和其意义。 


【实训内容】

1. 示教常用标志点定位,头影图描绘,常用平面及常用测量项目。 

2. 学生完成头影图描绘,标志点确定,常用角和线距的测量。 


【仪器、设备和材料】 

头颅侧位片、X观片灯、硫酸纸、硬质铅笔、橡皮、三角尺、量角器等。 


【方法与步骤】 

(一)描图示教

1. 将硫酸纸固定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一并置于观片灯上。 

2. 用铅笔描出以下点 

(1)鼻根点(N):正中矢状平面上鼻额缝的最前点。 

(2)蝶鞍点(S):蝶鞍影像的中心。 

(3)耳点(P):外耳道之最上点。 

(4)颅底点(Ba):正中矢状面上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 

(5)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6)眶点(O):眶下缘最低点,通常取两侧眶点影像之中点。 

(7)前鼻棘点(ANS):前鼻棘之尖。 

(8)后鼻棘点(PNS):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9)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在X片上像一倒挂的泪珠。 

(10)上齿槽座点(A):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上齿槽突前部外形最凹点。 

(11)上齿槽缘点(SPr):上中切牙间齿槽突的最前下点。 

(12)上中切牙点(UI):上中切牙切端最前点。 

(13)髁顶点(Co):髁突的最上点。 

(14)关节点(Ar):为下颌升支后缘与颅底外缘X线影像之交点。 

(15)下颌角点(G0):位于下颌下缘与升支后缘交界处。常通过下颌平面和下颌支平面交角的角平分线与下颌角的交点来确定。 

(16)下齿槽座点(B):下颌骨联合前面下齿槽座的最凹点。

(17)下齿槽缘点(Id):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 

(18)下切牙点(Li):下中切牙切端最前点。 

(19)颏前点(Po):颏部的最前点。 

(20)颏下点(Me):颏部之最下点。 

(21)颏顶点(G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 

3. 描绘常用测量平面 

(1)眼耳平面(FH):由耳点和眶点的连线构成。 

(2)前颅底平面(SN):为连接蝶鞍点与鼻根点的连线。常作为面部结构与颅底关系的定位平面。 

(3)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构成的平面。 

(4)腭平面(ANS-PNS):后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 

(5)下颌平面(MP):在Downs分析法中,将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定为下颌平面。在Steiner分析中,下颌角点(Go)与下颌颏顶点(Gn)的连线为下颌平面。

【图】正畸X线头影测量

【目的和要求】

了解常用标志点的定位,测量平面及测量项目的组成和其意义。


【实训内容】

1. 示教常用标志点定位,头影图描绘,常用平面及常用测量项目。

2. 学生完成头影图描绘,标志点确定,常用角和线距的测量。


【仪器、设备和材料】

头颅侧位片、X观片灯、硫酸纸、硬质铅笔、橡皮、三角尺、量角器等。


【方法与步骤】

(一)描图示教

1. 将硫酸纸固定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一并置于观片灯上。

2. 用铅笔描出以下点

(1)鼻根点(N):正中矢状平面上鼻额缝的最前点。

(2)蝶鞍点(S):蝶鞍影像的中心。

(3)耳点(P):外耳道之最上点。

(4)颅底点(Ba):正中矢状面上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

(5)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6)眶点(O):眶下缘最低点,通常取两侧眶点影像之中点。

(7)前鼻棘点(ANS):前鼻棘之尖。

(8)后鼻棘点(PNS):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9)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在X片上像一倒挂的泪珠。

(10)上齿槽座点(A):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上齿槽突前部外形最凹点。

(11)上齿槽缘点(SPr):上中切牙间齿槽突的最前下点。

(12)上中切牙点(UI):上中切牙切端最前点。

(13)髁顶点(Co):髁突的最上点。

(14)关节点(Ar):为下颌升支后缘与颅底外缘X线影像之交点。

(15)下颌角点(G0):位于下颌下缘与升支后缘交界处。常通过下颌平面和下颌支平面交角的角平分线与下颌角的交点来确定。

(16)下齿槽座点(B):下颌骨联合前面下齿槽座的最凹点。

(17)下齿槽缘点(Id):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

(18)下切牙点(Li):下中切牙切端最前点。

(19)颏前点(Po):颏部的最前点。

(20)颏下点(Me):颏部之最下点。

(21)颏顶点(G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

3. 描绘常用测量平面

(1)眼耳平面(FH):由耳点和眶点的连线构成。

(2)前颅底平面(SN):为连接蝶鞍点与鼻根点的连线。常作为面部结构与颅底关系的定位平面。

(3)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构成的平面。

(4)腭平面(ANS-PNS):后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

(5)下颌平面(MP):在Downs分析法中,将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定为下颌平面。在Steiner分析中,下颌角点(Go)与下颌颏顶点(Gn)的连线为下颌平面。

(6)面平面(N-Po):鼻根点与颏前点的连线。

(7)Y轴:连接蝶鞍中心(S)和颏顶点(Gn)的直线。

4. 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SNA角、SNB角、ANB角、NP-FH(面角)NA-PA(颌凸角)、MP-FH(下颌平面角)、Y轴角、-SN角、上下中切牙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MP)、上中切牙倾角(-NA)、上中切牙突距(-NA距)、下中切角倾角(-NB)、下中切牙突距(-NB距)。

(二)第二实验阶段

1. 学生完成头影图的描迹。

2. 指导教师检查常用标志点、平面的确定是否正确,测量值是否准确。

3. 实验阶段结束时上交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描迹图。

(三)第三实验阶段——[实验报告与评定]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迹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及评定。


【注意事项】

1. 描图时将硫酸纸固定在X线片上,防止描画时移位。

2. 头影图描绘点线平面要细小精确。

3. 描图时对因头颅本身厚度或个体两侧不对称而出现部分左右影像不完全重叠的,应按其平均中点来描绘。


【思考题】

1.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 X线头影测量分析中常用的硬组织测量项目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量化及考核标准】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